桥式起重机毕业设计
                - 文件大小: 2.37 MB
 - 下载次数: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06-21
 - 发布人: 2955362171
 
该文件为 doc 格式(源文件可编辑),下载需要 20 积分
1.4	起重机的介绍
箱形双梁桥式起重机是由一个有两根箱形主梁和两根横向端梁构成的双梁桥架,在桥架上运行起重小车,可起吊和水平搬运各类物体,它适用于机械加工和装配车间料场等场合。
1.5	起重机设计的总体方案  
本次起重机设计的主要参数如下:
起重量10t,跨度16.5m,起升高度为10m起升速度8m/min小车运行速度v=40m/min大车运行速度V=90m/min大车运行传动方式为分别传动;桥架主梁型式,箱形梁.小车估计重量4t,起重机的重量16.8t .工作类型为中级。
根据上述参数确定的总体方案如下:
主梁的设计:
主梁跨度16.5m ,是由上、下盖板和两块垂直的腹板组成封闭箱形截面实体板梁连接,主梁横截面腹板的厚度为6mm,翼缘板的厚度为10mm,主梁上的走台的宽度取决于端梁的长度和大车运行机构的平面尺寸,主梁跨度中部高度取H=L/17 ,主梁和端梁采用搭接形式,主梁和端梁连接处的高度取H0=0.4-0.6H,腹板的稳定性由横向加劲板和,纵向加劲条或者角钢来维持,纵向加劲条的焊接采用连续点焊,主梁翼缘板和腹板的焊接采用贴角焊缝,主梁通常会产生下挠变形,但加工和装配时采用预制上拱。
目录
1.1	1绪  论 ………………………………………………………………… 3
1.2	起重机的介绍…………………………………………………………… 4
1.3	起重机设计的总体方案……………………………………………… 5
2.大车运行机构的设计…………………………………………………… 5
2.1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5
2.1.1机构传动方案…………………………………………………………   5
2.1.2大车运行机构具体布置的主要问题………………………………  5
2.2 大车运行机构的计算………………………………………………    6
2.2.1确定机构的传动方案………………………………………………    6
2.2.2 选择车轮与轨道,并验算其强度………………………………    6
2.2.3 运行阻力计算…………………………………………………………  8 
2.2.4选择电动机…………………………………………………………     9
2.2.5 验算电动机的发热功率条件………………………………………  10
2.2.6 减速器的选择…………………………………………………………  10
2.2.7 验算运行速度和实际所需功率…………………………………   10
2.2.8 验算起动时间…………………………………………………………  11
2.2.9 起动工况下校核减速器功率………………………………………  12
2.2.10 验算启动不打滑条件……………………………………………   12
2.2.11选择制动器…………………………………………………………… 14
2.2.12 选择联轴器…………………………………………………………  15
2.2.13 浮动轴的验算………………………………………………………  16
2.2.14 缓冲器的选择………………………………………………………  17
3.端梁的设计………………………………………………………………  19
3.1 端梁的尺寸的确定…………………………………………………… 19
3.1.1端梁的截面尺寸……………………………………………………… 19
3.1.2 端梁总体的尺寸……………………………………………………… 19
3.2 端梁的计算……………………………………………………………… 19
3.3 主要焊缝的计算……………………………………………………… 23
3.3.1 端梁端部上翼缘焊缝………………………………………………  23
3.3.2 下盖板翼缘焊缝的剪应力验算…………………………………… 24
4 端梁接头的设计………………………………………………………… 25
4.1 端梁接头的确定及计算………………………………………………  25
4.1.1 腹板和下盖板螺栓受力计算……………………………………… 26
4.1.2 上盖板和腹板角钢的连接焊缝受力计算……………………… 27
4.2 计算螺栓和焊缝的强度……………………………………………  28
4.2.1 螺栓的强度校核……………………………………………………… 28
4.2.2 焊缝的强度校核……………………………………………………… 28
5 焊接工艺设计……………………………………………………………  30
参考文献………………………………………………………………………  34
致谢……………………………………………………………………………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