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峪矿300万吨新井设计
                - 文件大小: 4.55 MB
 - 下载次数: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06-02
 - 发布人: 1955422769
 
该文件为 rar 格式(源文件可编辑),下载需要 20 积分
摘  要
本设计包括三个部分:一般部分、专题部分和翻译部分。
一般部分是水峪矿300万吨新井设计。全篇共分为十章: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井田境界和储量、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井田开拓、准备方式-采区巷道布置、采煤方法、井下运输、矿井提升与运输、矿井通风与安全和矿井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水峪矿设计年生产能力为300万t/a,服务年限为97年。矿井工作制度为“四六”制。矿井的采煤方法主要为倾斜长壁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矿井开拓方式为双立开拓方式。
矿井布置一个工作面生产,一个工作面备用,年生产能力为300万t/a。工作面长度为250 m。运输大巷采用胶带运煤,大巷辅助运输采用电机车运输材料和矸石。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式。
专题部分主要介绍的是综放面顶板顶煤分类及研究。翻译部分题目为“Adopt the crest of the coal work noodles plank management problem study” 。
关键词:综放面、顶煤分类、敏感性指标、夹石层、可放性、稳定性、顶煤相对强度、顶板结构。
目    录
一般部分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
1.1矿区概述	1
1.1.1交通位置	1
1.1.2地形地貌	1
1.1.3河流及水系	1
1.1.4气象及地震	1
1.1.5本区经济状况	2
1.1.6水源及电源	2
1.2井田地址特征	4
1.2.1井田地质构造	4
1.2.2水文地质	7
1.2.3其他有益矿物	10
1.2.4地质勘探程度	11
1.3煤层特征	12
1.3.1煤层	12
1.3.2煤层顶、底板	13
1.3.3煤质	14
1.3.4瓦斯	16
1.3.5煤尘及煤层自燃	16
2井田境界和储量	17
2.1井田境界	17
2.1.1井田范围	17
2.1.2开采界限	17
2.1.3井田尺寸	17
2.2矿井工业储量	18
2.2.1储量计算基础	18
2.2.2井田地质勘探	18
2.2.3工业储量计算	18
2.3矿井可采储量	20
2.3.1安全煤柱留设原则	20
2.3.2矿井永久保护煤柱损失量	20
2.3.3矿井可采储量	23
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5
3.1矿井工作制度	25
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5
3.2.1确定依据	25
3.2.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25
3.2.3矿井服务年限	25
3.2.4井型校核	26
4 井田开拓	27
4.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27
4.1.1确定井筒形式、数目、位置及坐标	27
4.1.2工业场地的位置	29
4.1.3开采水平的确定及采带区划分	29
4.1.4主要开拓巷道	29
4.2方案比较	30
4.2.1提出方案	30
4.2.2技术比较	31
4.3矿井的基本巷道	35
4.3.1井筒	35
4.3.2井底车场及硐室	36
4.3.3主要开拓巷道	38
5 准备方式——带区巷道布置	45
5.1煤层地质特征	45
5.2 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	45
5.2.1带区位置	45
5.2.2采煤方法及工作面长度的确定	45
5.2.3带区巷道布置	45
5.2.4工作面接替顺序	46
5.2.5生产系统	46
5.2.6巷道掘进方法	47
5.2.7带区的生产能力和带区采出率	48
5.3 带区车场	50
5.3.1带区车场的形式和线路布置	50
5.3.2带区主要硐室布置	52
6 采煤方法	53
6.1采煤工艺方式	53
6.1.1设计带区地质条件	53
6.1.2采煤方法及其机械化程度的确定	53
6.1.3回采工作面参数的确定	55
6.1.4回采工作面破煤、装煤方式及相应设备的选择	55
6.1.5回采工作面运煤方式及其运输设备的选择	57
6.1.6工作面支护方式及采空区处理	59
6.1.7工作面设备布置	61
6.1.8采煤工艺	62
6.1.9劳动组织和循环作业图表	64
6.1.10回采工作面吨煤成本	66
6.2 回采巷道布置	68
6.2.1回采巷道布置方式	68
6.2.2回采巷道断面选择及其掘进方式	68
7 井下运输	72
7.1概述	72
7.1.1井下运输的原始条件	72
7.1.2矿井运输系统	72
7.1.3各环节运输方式	73
7.2带区运输设备选择	73
7.2.1设备选型原则:	73
7.2.2带区煤炭运输设备的选择	73
7.3运输大巷设备选择	77
7.3.1大巷运输设备的选择	77
7.3.2运输设备运输能力验算	78
8   矿井提升	79
8.1矿井提升概述	79
8.2主副井提升	79
8.2.1主井提升设备选型	79
8.2.2副井设备选型	80
9 矿井通风	83
9.1矿井通风系统选择	83
9.1.1矿井概况	83
9.1.2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83
9.1.3矿井通风类型的确定	84
9.1.4主扇工作方法的确定	87
9.2带区通风	88
9.2.1带区通风	88
9.2.2工作面通风	88
9.2.3通风构筑物	89
9.2.4工作面风量计算	89
9.3掘进通风	92
9.3.1掘进工作面需风量计算	92
9.4硐室风量计算	93
9.4.1井下各硐室	93
9.4.2其它巷道所需风量	93
9.4.3备用面所需风量的计算	93
9.4.4矿井总风量计算	94
9.4.5带区风量计算	95
9.4.6风量分配和风速验算	95
9.5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97
9.5.1矿井通风时期和困难时期的确定	97
9.2.5矿井通风阻力计算方法	101
9.6矿井通风机的选择	103
9.6.1矿井的自然风压	103
9.6.2初选通风机	104
9.7防止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	108
9.7.1预防瓦斯事故	108
9.7.2预防火灾事故	109
9.7.3预防矿井水灾事故	110
10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111
专题部分
综放面顶板顶煤分类及研究	113
参考文献	138
翻译部分
英文原文	140
中文原文	144
致    谢	147...
